今年的“五四”青年節(jié),對服務于烏蘭察布市四子王旗吉生太鎮(zhèn)的“00后”西部計劃志愿者張俊來說,是一個特別的日子。中央電視臺新聞頻道關于她的人物專訪,是送給她的最好節(jié)日禮物。
今年24歲的張俊是山西省陽泉市人,2024年7月畢業(yè)于柳州工學院,同年8月,她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奔赴西部、扎根基層,背起行囊來到了四子王旗吉生太鎮(zhèn)。
今年4月初,記者采訪張俊時,她正在吉生太鎮(zhèn)養(yǎng)老服務中心宣傳醫(yī)保政策。
“大爺,我剛才給您讀的醫(yī)保政策您聽懂了嗎?”“您一定要按時參加醫(yī)保,這樣您就可以在治療慢病期間享受國家相關補貼政策?!薄澳挲g大了,我教您APP使用流程,您記不住的話,就隨時給我打電話。”
76歲的村民田盛夸贊道:“小張真是個好娃娃,對我們這些老年人真有耐心……”
說起剛來基層工作的感受時,張俊忽然低下頭,搓著雙手說:“剛來這里的第一個晚上,開窗睡覺的我,聞到了一股濃烈的羊糞味兒,心里真不是滋味。也想家,真的想,也偷偷哭過……”
張俊說:“在這里,我最喜歡的工作就是‘下大隊’,跟著鄉(xiāng)鎮(zhèn)、村委會、駐村工作隊的干部們走村入戶,才能更深刻地體會到什么叫‘扎根基層,服務人民’。”
“聽群眾聲音、解百姓難題、急群眾所急、想百姓所想,一樁樁、一件件的惠民實事和老百姓們臉上洋溢著的幸福笑容,是對我最大的觸動與鼓勵!”
“小張,忙著呢?”就在張俊與記者交談的過程中,吉生太鎮(zhèn)民政助理梁忠勇走進辦公室。
“還行,梁大哥,您有什么事兒?”“也沒啥,就是想問問你那個小發(fā)明準備什么時候申請專利呀?”梁忠勇笑呵呵地說。
張俊靦腆地說:“梁大哥,這幾天鎮(zhèn)里的工作挺多的,還沒顧得上申請呢?!?/p>
“專利?什么小發(fā)明?”記者問。
還沒等張俊開口,梁忠勇激動地說:“小張這娃娃,不僅工作認真負責,還愛鉆研,她跟著大家走村串戶時發(fā)現(xiàn)養(yǎng)殖戶有個急事需要進城,就不能按時按點喂羊,她用一周時間,就琢磨發(fā)明了一個‘自動喂羊器’,真是個好東西……”
“這么厲害,快帶我們?nèi)タ纯础!庇浾吲d奮地說。
跟隨著他們匆忙的腳步,記者來到附近一間羊棚,迫不及待地去參觀張俊的小發(fā)明。
“讓你們見笑了,也不算什么小發(fā)明,我就是想能用一種更加便捷的方式,讓養(yǎng)殖戶更加省時省力?!睆埧≌f,自己在大學期間學的是電子信息工程專業(yè),沒想到在這里居然能用上。
“這只是一個簡易的模型,它是由筒裝槽、齒輪、定時器組成。養(yǎng)殖戶在出門前往筒裝槽內(nèi)裝好飼料,然后根據(jù)羊的數(shù)量定好齒輪的速度,最后再用定時器定好投喂的間隔時間,這樣就可以解決養(yǎng)殖戶有急事外出而不能按時喂羊的問題了。”張俊說。
“這可不是個簡單的小發(fā)明,如果能把這個‘自動喂羊器’進行設備優(yōu)化后廣泛推廣,不管是喂羊、還是喂牛,這得給養(yǎng)殖戶們減輕多少勞動負擔?。 彼淖油跗靾F委書記趙斌連連稱贊。
5月6日,記者驅車前往吉生太鎮(zhèn)本壩村“愛心食堂”再訪張俊,只見她與62歲的何愛愛正忙著為10多名留守孤寡老人做午飯。
“小張在鎮(zhèn)里的工作本來就挺忙,但還是會經(jīng)常過來幫我給老人們做飯,一個城里的姑娘,干活不怕臟不怕累,真是個好閨女?!闭f起張俊,何愛愛夸贊不已。
“這間愛心食堂是我們鎮(zhèn)民政助理梁忠勇大哥組織建立的,他的愛心感染著我、也鼓勵著我,老人們能在一起吃個飯,聊聊天挺好的,能為他們做點力所能及的事情,我很高興?!睆埧≌f。
“食堂為我們這些老年人提供免費飲食,我們中年齡最大的90歲、最小的67歲,平均年齡75歲?!苯衲?7歲的任四海高興地說:“這幾天鎮(zhèn)里人都說小張上了電視,我們大家都為她高興,一個城里娃來這里吃苦受累不容易,確實是個好娃娃。”
張俊,這位“00后”的山西姑娘,在這里不僅學會了做飯、喂羊,還學會了開三輪車。如今,她的第二代“自動喂羊器”更加先進便捷了。但她仍不甘心,依然在反復試驗、不斷優(yōu)化,希望能用自己所學為這片給予她溫暖、磨礪她成長的熱土做更多貢獻。
“能用學到的知識為當?shù)乩习傩兆鲆患屛医K生難忘的事,我很知足?!睆埧≌f,西部計劃,這一理想與現(xiàn)實交織的旅程,對于每一位參與者而言都意義非凡,在這片溫暖的土地上,她只想不枉此行,不負青春。
“小張非常優(yōu)秀,工作兢兢業(yè)業(yè),能很好地融入到當?shù)氐摹疅熁饸狻?,而且基層工作也干得非常好!”吉生太?zhèn)黨委書記王云峰說。
2024年,張俊先后被四子王旗社工部和吉生太鎮(zhèn)人民政府評為“優(yōu)秀志愿者”與“優(yōu)秀干部”。
“在這片共奏著農(nóng)耕和游牧和鳴之韻的土地上,每一天,我都會遇到新的挑戰(zhàn)和困難,也會在克服這些困難的過程中收獲成長和感動。我漸漸明白,參加西部計劃不僅僅是一次簡單的志愿服務,更是一次心靈的洗禮和成長的旅程。”張俊動情地說。(草原云·正北方網(wǎng)記者 皇甫美鮮 通訊員 張蜀雁)
[責任編輯:賈小燕]